转自:河北法制报
□ 聂晶
基本案情
小区物业通知,袁某乙家壁挂炉漏水严重,已经漏水至袁某甲房屋,导致袁某甲房屋全部被水浸泡,严重受损,无法居住。在此期间,袁某甲房屋已经对外出租,导致租户无法正常使用。事后,袁某甲曾与袁某乙协商维修赔偿事宜,并签订赔偿协议,但袁某乙单方面撕毁协议,拒不按照协议内容履行。袁某甲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袁某乙赔偿其房屋维修费用,以及维修期间误工费、维修期间房屋租赁费等各项损失。
处理过程
法院收到起诉材料后,经征得当事人同意,主动与纠纷所在地的社区及物业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沟通开展上门调解工作,并指派调解经验丰富的法官和法官助理指导调解工作。
法官与调委会的调解员上门走访、实地勘察,指导袁某甲厘清设施修补与损失赔偿范围,运用专业知识固定证据,查清漏水原因,并向袁某乙释明有关法律规定及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明确解决方案与赔偿思路。调解员凭借熟悉小区建筑结构与住户情况的优势,安抚双方情绪,并协助法官初步判断责任归属,及时稳住局面。后续,法官指导调解员与社区工作人员组织双方当事人开展“背靠背”调解,引导袁某甲形成合理赔偿预期。
最后,法院指导调解员在社区搭建临时调解室,邀请社区德高望重的居民代表、专业维修人员等组成调解团。维修人员现场评估损失,给出维修方案及报价,为赔偿数额提供专业参考。调解员讲述邻里相处之道,以情动人。指导法官依据法律法规,公正划分责任、核算赔偿。各方协同发力,促成双方当事人当场达成和解协议,握手言和。袁某乙当场向袁某甲付清赔偿款,受损房屋得到及时修复。
解纷要旨
该案系邻里间财产损害赔偿纠纷,面对楼上漏水殃及楼下的棘手难题,法院与社区及物业领域行业调解组织建立联合化解机制。法院通过联动行业调解组织上门走访,厘清原因与固定证据,判断责任归属与赔偿范围,并发挥指导调解职能,指导调解员和社区开展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讲法理、说情理,进一步提高了调解效率;同时,将调解室搭建在社区,通过送上门的解纷服务,促成邻里纠纷不出小区得到就地化解,解“法结”更解“心结”,有力维护和谐邻里关系,让百姓“安居”更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