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张 萌
在秀洲区两会上,产业提能升级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代表委员们围绕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展开了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秀洲区应抓住当前发展机遇,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时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
做大做强产业支撑
区人大代表江韦国表示,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石,项目则是产业提能升级的有效支撑。洪合作为空港新城的核心区,正全面贯彻区委区政府“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总体部署,重点从“谋、招、推”三个方面推进工作。
在“谋”方面,洪合紧紧围绕大项目和民生基础设施需求,精准谋划交通、产业等重大项目。编制了详细的需求清单,积极寻求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招”方面,围绕临空、光电、快时尚三大产业,精准开展招商工作。通过编制产业“鱼骨图”,明确了招商的重点和方向,重点招引了思谋科技、辰瓴等一批产业项目,确保引进的项目与产业需求高度匹配,为洪合的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推”方面,针对已签约项目,加速推进其拿地、开工、投产等各个环节。通过优化服务、提高效率,力争让项目尽快落地见效。预计未来所有在库项目达产后,将新增产值30亿元以上,企业营业性收入增加15亿元以上,为洪合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将始终保持与区委区政府的紧密沟通,积极响应各项政策号召,确保工作方向与区里的发展大局同频共振。同时,我们也深知合作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无论是项目推进、资金筹措,还是人才引进、技术创新,我们都将积极寻求各方的支持和帮助,共同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洪合的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江韦国说。
做好版权保护
护航“耳朵经济”蓬勃发展
区政协委员徐晔沁十分关注“耳朵经济”的发展。近两年,“耳朵经济”在秀洲区悄然兴起。喜马拉雅、七牛云、腾讯音乐……短短一年多时间,多个行业头部IP相继落子,秀洲在数字文化产业的新赛道上先“声”夺人。徐晔沁说,“耳朵经济”蓬勃发展,有声内容丰富多彩。做好版权保护,能激励创作、规范市场,保障各方权益,为“耳朵经济”行稳致远筑牢根基。
为了吸引优质版权资源集聚,赋能企业合规长效发展,她建议秀洲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引领,发挥版权领域“放管服”改革的积极作用,打造版权领域的“秀洲名片”。例如,可以借鉴上海等周边城市的先进经验,加快审批速度,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强化版权保护,打击侵权盗版行为,提升视听作品版权保护的时效性,为创作者营造一个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
同时,她还建议结合秀洲区图书馆、文化馆等优质公共资源,构建听觉社群空间,加强对本土音频品牌的宣传与推广,提升其市场影响力,“通过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如品牌合作、衍生品开发等,进一步丰富‘耳朵经济’的生态体系。”
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区人大代表沈金才告诉记者,近年来秀洲区传统产业在创新驱动下,焕发蓬勃生机与活力。王江泾纺织业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纺织产业是王江泾镇的主导产业,全镇纺织企业有近3000家。纺织产业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王江泾镇企合力,正在用心书写全新的转型篇章。
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推动生产流程自动化、智能化,在高端装备的“加持”下,企业推出的产品更加精细、高端,很好地打开了市场。在注重设备更新的同时,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力度也在逐年加大。企业还联手高校、科研机构,成功研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材料,建立起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传统产业发“新芽”的背后,政府大力度的引导和支持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希望秀洲能继续重视传统产业的发展,坚定不移地支持纺织业的转型升级,并提供更多帮助和指导,政企携手,共同营造政府有为、企业同心的良好氛围。”沈金才建议,政府部门通过政策支撑,降低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本和风险,激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信有了政府的全力支持,全镇纺织业一定会朝着不断提升发展‘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的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以协同创新与技术突破
赋能秀洲复合材料产业发展
区政协委员杜佳佳凭借在风力复合材料产业的深耕经历,积极为秀洲区的产业发展建言献策。近年来,秀洲区的复合材料产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风力复合材料产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杜佳佳敏锐地察觉到,进一步强化产业协同联动,是推动产业持续进步的关键。
杜佳佳建议,秀洲区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搭建起产业协同创新平台。这一平台犹如一座桥梁,能将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紧密连接起来。在平台上,企业之间可以实现信息的无障碍共享,无论是市场动态还是技术革新资讯,都能第一时间传递。技术交流也会更加频繁,企业的技术人员可以相互切磋,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同时,合作对接也将更为便捷高效,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销售,各个环节都能实现无缝对接。
在突破核心技术壁垒方面,杜佳佳也提出了具体举措。加大研发扶持力度,重点支持高端原材料国产化替代,提升产业自主性;推动先进制造工艺研发,助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产品回收再利用技术攻关,助力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此外,她还建议,政府要大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资源,培养和吸引国内外顶尖人才投身产业研发,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