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王洁涵
“有人唱情歌,有人听晚钟,借一丝懵懂,惊一片翻涌……”蛇年春晚播出以来,王菲演唱的《世界赠予我的》在朋友圈持续刷屏。空灵的嗓音搭配真挚的歌词,瞬间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歌曲一夜之间火爆全网,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也伴随着千万人走进新一年的工作与生活。
在这股热潮之下,由湖州湖剧传习中心成员演绎的吴侬软语版《世界赠予我的》在网络平台也开始悄然走红,凭借独特的地域风情和别样韵味,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引发广泛点赞与分享。
别出心裁
湖州方言演绎热门金曲
如何想到用湖州方言来演绎《世界赠予我的》这首热门金曲?
市文化馆副馆长、湖剧传习中心主任周波介绍,这首打动人心的好歌,旋律优美,且与湖州的地域文化、人文风情存在着可深度相融的可能性。于是,一个以湖州本土文化元素演绎这首歌的创意诞生了。
“我们组建了主创团队,整个录制过程很有挑战性。”周波回忆,当时首先是想结合湖剧的形式来演绎这首歌,但是需要重新谱曲,时间上来不及,且年轻的团队成员较难在短时间内学会并完美呈现。
在仔细思考和斟酌后,主创团队决定大胆尝试用湖州方言来进行演绎,“表达更加自由灵活,不需要像湖剧那样遵循严格的唱腔和表演规范,更能适应现代流行歌曲的节奏和风格。”周波说。
至于歌曲选段,他们也有自己的看法。“网上翻唱的多是用‘世界赠予我虫鸣,也赠予我雷霆’这段,在仔细琢磨后,我们觉得后半段歌词所描绘的生动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与湖州的江南气质高度呼应。”团队负责人表示,那一字一句间,唱出了原作的质朴温暖,亦将湖州的温婉韵味娓娓道来。
独特融合
吴侬软语跨界“圈粉”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 “活化石”。作为吴语的重要分支,湖州方言向来以软糯、细腻著称。用湖州方言演唱《世界赠予我的》,拉近了与本地听众的距离,也让大家在熟悉的乡音中感受到歌曲的温暖与力量。
在对吴侬软语版《世界赠予我的》的讨论中,有网友敏锐地指出,演唱中有些词汇的发音与日常湖州话有所不同,倒是有些湖剧的“影子”。主创团队对此给出了专业的解释,原来,经过反复尝试和调整,最终呈现的作品并非单纯地使用湖州土话,而是融合了湖剧的语音。
“在一些关键的词汇和抒情段落,运用湖剧的语音来展现歌曲的韵味和情感深度。而一些日常化的表述和轻松的节奏部分,则保留湖州方言的原汁原味,这样整首歌曲既有地域文化的根基,又有艺术升华的空间。”市文化馆副馆长陈旭是本次出镜的女演员,这次她与湖剧传习中心的青年演员费昊天一起搭档,共同演绎湖州版《世界赠予我的》。取景地则选在了湖州历史文化街区小西街,出镜的铁佛寺也是湖州千年古刹,很符合意境。
吴侬软语版《世界赠予我的》一经推出,便迅速在网络上掀起了热潮,收获了大量网友的点赞与转发。“太好听了,非常有湖州特色,这些天一直在循环播放,我也会唱了!”“00后”小钱说。还有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表示通过这首歌,对湖州这座城市和湖州方言、湖剧产生了浓厚兴趣。
古韵新声
湖剧自信破圈走“花路”
本次创新演绎金曲,并不是湖剧传习中心首次尝试跨界融合。
2023年,湖州湖剧传习中心首次与本土阿卡贝拉人声乐团GMC合作,以湖剧演员为主唱,全新演绎的湖剧mix阿卡贝拉《馄饨赋》MV,在社交媒体爆红。后来,《馄饨赋》又亮相央视《一鸣惊人》舞台,向全国人民展示湖剧的青春魅力。
“三月初三正清明,罗家村家家户户吃馄饨。我家人多更闹猛……”轻松俏皮的表演,清新流畅的曲调,令人耳目一新。“现在湖剧收获了许多年轻粉丝,很多小朋友也在学唱改编的《馄饨赋》。”参与演出的“00后”湖剧演员陈星颖兴奋地说。
稀有剧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诸多地方文化元素和文化记忆。湖剧作为浙北地区唯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剧种,属于稀有剧种,旧称湖州滩簧,吸收了湖州民歌小调、琴书、三跳等民间艺术以及江浙沪其他民间剧种元素,至今已有180多年历史。
“守正创新才能让传统戏曲走得更远,符合时代发展和审美的创作才有‘流量’。”湖剧传习中心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他们在坚守传统的同时锐意创新,探索湖剧的创新发展之路,“湖剧要传承要发展,要让年轻人接受和喜爱,创新表达方式很重要”。
上月,湖剧传习中心又与GMC人声乐团合作,推出创新改编的湖剧《新朝奉吃菜》,“00后”湖剧演员费昊天出演“C位”朝奉先生。“朝奉先生唱起了阿卡贝拉,非常有意思!”费昊天说,《新朝奉吃菜》先后在今年的全市合唱新年音乐会、“湖城春晓”等平台演出,反响非常好,观众特别喜欢。
“振兴湖剧,让经典永久流传,任重道远。”湖剧传习中心负责人表示,未来他们还将进一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创作出更多反映当代生活、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同时,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丰富戏曲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让湖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更多人了解、喜爱湖州文化。
记者手记
近年来,传统戏曲频频“跨界”和“出圈”,不仅为戏曲界注入了一股新活力,也打破了传统戏曲在年轻人心目中的刻板印象。
湖剧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从剧目、表演形式到传播推广的大胆尝试,其背后映射出的是戏曲艺术当前在寻求创新与突破中的进取与执着。
相信在未来,越来越多的传统戏曲能与时代同频共振,通过探索创新,以开放姿态拥抱变化,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绚烂的光彩,让中华文化瑰宝代代相传。
下一篇:吕山乡集镇颜值提升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