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娜)国新办昨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日前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进行解读。
发布会上,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用“两个持续、四个着力”概括文件总体框架: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着力推进乡村建设、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
韩文秀强调,今年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5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但帮扶政策不会“急刹车”,将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他还透露,目前正在对过渡期进行总体评估,后续将分类优化完善帮扶政策。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强化开发式帮扶与社会救助兜底;对欠发达地区,加大政策倾斜,通过协作机制给予支持。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200万人。韩文秀坦言:“乡村如果留不住年轻人,很难说振兴。”为此,文件亮出人才新政:明确坚持本土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一方面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培育乡村工匠、实用人才,另一方面通过优化创业环境、实施基层服务项目吸引急需人才。
“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指出,2024年经营净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大头,分别占33.9%和42.4%。文件基于这两个方面,部署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发展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让农民群众挑上致富的“金扁担”;二是促进农民工稳岗就业增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脱贫人口的务工规模和收入稳中有增,依法纠治各类欠薪问题,扩大以工代赈规模。
据悉,文件还针对农民群众上学看病、养老抚幼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积极回应民生关切。祝卫东介绍,教育方面,重点是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办好寄宿制学校和必要的小规模学校;医疗方面,重点是推动医疗卫生人员和服务下沉,让农民看病就医更加便利;养老方面,重点是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解决农民养老方面的后顾之忧。
对于文件中提到的“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相关内容,祝卫东强调,这两条政策底线必须守住,不能突破。要扎实做好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农房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要加强宅基地规范管理,依法保障农民宅基地基本权益。
上一篇:本市流感活动度降至较低水平
下一篇:唐大庄村来了一批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