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原标题: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典范区 高端产业综合新城建设提速
155家小巨人企业齐聚亦庄新城
北京机器人大世界是北京首个全品类机器人展示中心,呈现出机器人+制造业、商贸物流、医疗健康等九大场景
技术团队让“天工”在仿真模拟环境中不断磨炼2024年,亦庄新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49.3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超6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连续突破千亿。在商务部最新综评中,经开区名列前三,持续保持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梯队。在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映射出北京经开区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30余年中,经开区始终坚持高端产业立区、科技创新驱动,坚持“小政府大社会”治理模式,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聚变提升战略,实现从“经开区”到“亦庄新城”的转变。
高精尖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建设全球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牵头建立国内、国际具身智能相关标准,全国首个新质生产力主题综保区获国务院批复,“小巨人”企业155家……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赋予的职责,经开区聚焦产业创新引领,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典范区、建设国际一流高端产业综合新城。到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5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生产性服务业营收达到“双万亿”规模,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突破万人。
开年以来,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密集迎来各方调研。国创中心工作人员李怡彭表示:“行业普遍上调了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预期,我们正聚焦技术创新、产品应用和生态建设三方面,加速推动人形机器人落地。”
透过展厅大屏幕,北青报记者可以看到国创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用机械臂和机器人进行数据采集,通过抓取动作,收集一条条数据。“我们面向具身智能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主要在做三件事。”李怡彭介绍,“让人形机器人能有一个好身体,研发迭代‘天工’;让人形机器人变得更聪明、能做更多事,开发了相当于大脑和小脑的‘开物’;为了让机器人拥有训练所需的高质量数据,发布具身智能数据集RoboMIND。”
当前,国创中心正以数据集为工具,不断训练和优化“天工”与“开物”,以实现人形机器人长行程复杂任务的拆解和执行,使其能应用于更多场景。目前已开源10万条高质量具身智能数据,让更多科研机构、企业能使用该数据集去更好地训练人形机器人。
不仅如此,技术团队还让“天工”在仿真模拟环境以及跑步机、户外等真实场景中不断磨炼。“通过搭载感知系统,并结合‘开物’所包含的具身‘大脑’和具身‘小脑’,我们能让‘天工’实时调整全身动作与步态,增强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适应能力。”李怡彭介绍,在攻克技术难关过程中,“天工”还实现了升级和多场景应用,成为全球首例能在室外连续攀爬多级阶梯的人形机器人、全球首例可实现雪地奔跑的人形机器人,还成为国内首个在电力行业完成巡检和操作的人形机器人。
构建具有亦庄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国家药监局六大中心”入驻,礼来、辉瑞、拜耳、阿斯利康、美敦力和沪亚生物总计6家知名外资医药企业在京新设研发或创新机构,均落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的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且多个项目尚属首次。占据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半壁江山的北京亦庄,正迎来全球领域的医药巨头加速布局,并以“亦庄智慧”为创新研发贡献力量。
昨天(24日),北青报记者来到BioPark,看到国家药监局六大中心已在这里全部完成挂牌,办公区采用现代化的装修风格,拥有安静舒适的工作氛围。经开区国际医药创新区建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邱文栋介绍,目前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药品评价中心、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行政事项受理服务和投诉举报中心、信息中心六大中心相继入驻经开区。为保障六大中心的顺利入驻及工作开展,北京经开区在做优硬件配套设施之外,结合相关服务保障需求,还从办公区周边环境提升、人才租赁住房,以及工作居住证办理、子女入学、通勤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做好相关服务保障工作。
邱文栋表示,北京亦庄将落实好北京市“服务包”要求,在创新项目对接、项目落地支持等方面提供服务,面对面做好政策宣讲,每季度一次当面沟通并解读市级新出台的相关政策,帮助企业及时获取和掌握惠企政策。同时,还将在京重点品种纳入市级创新药械重点品种清单,通过市区协同、研审联动等多种方式,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服务,加快品种上市进程。
“除了以服务保障国家药监局六大中心落地为契机,高标准规划建设国际医药创新公园,建设全球‘新药智造’产业高地。还要充分发挥国地共建具身智能创新中心牵引作用,建设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北京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孔磊指出,经开区将继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其中包括建设北京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打造政务、三医、交通等数据专区,加快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2030年覆盖面积超过3000平方公里,构建全域人工智能之城。
持续打造优质均衡公共服务体系
在经开区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个促融合、惠民生,有活力、有温度、有底蕴、有情调的亦庄新城也在逐步形成。孔磊介绍,在本次实施方案中,经开区更加强调提升“人城产”协调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从产业功能区向集产业、生活、人文生态等为一体的新城转变。
经开区将打造外联内畅交通网络。积极推进亦庄线、5号线、10号线贯通运营及高效换乘,推进8号线东延至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加强亦庄新城与通州区、大兴区的横向轨道交通联系,研究亦庄至中关村快速轨道交通方案,逐步增加亦庄火车站列车开行数量,推动实现职住“幸福”通勤。
保障北师大附中、儿童医院新院区等一批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落地使用,加快建设中国杂技艺术中心、通明湖中演大剧院等高品质文化设施,构建15分钟健身圈,提升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等赛事水平。在打造年轻潮玩新场景方面,构建“一主二副三圈”商业空间布局,推动通明湖万达、北神树万象汇等一批活力消费综合体加快建设,营造社区商业、演艺消费、赛事消费、夜间消费等融合消费场景。此外,还要打造“花园中的经开区”,把握南中轴地区发展机遇,建设南海子公园国际文旅融合示范区,推动凉水河、通明湖、嘉会湖和10条品牌绿道建设,构建“两带、四廊、五核”的花园城市格局。
孔磊提出,经开区始终强调通过产教协同,聚才兴业,实现人才发展联动。目前,经开区正在迭代升级“人才十条”2.0政策,全市首推人才年金,率先发布人才创业投资基金,推进产教融合,在医药健康、商业航天、具身智能等重点领域建设产教融合基地,形成“产业聚才、政策留才、教育育才”的良性循环。摄影/本报记者 付丁
下一篇:快乐向前冲是北京哪个电视台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