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当前,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正在掀起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热潮。《纲要》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原创性贡献,系统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权威教材。深入学习《纲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深入把握以下几组重大关系,在坚持思想引领、汇聚精神力量的基础上,不断增进价值认同、拓展全球视野。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深刻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提升党在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文化思想领域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学好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认清文化发展形势、坚定文化前进的步伐,才能更好应对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复杂局面、解决棘手难题。我们要切实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通过学习更加深刻地统一思想、更加自觉地锤炼作风、更加有效地提升推动文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科学理论不是抽象的、空泛的,而是具体的、实践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理论作用发挥的效度取决于理论见诸实践的深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把这一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也是为了用这一创新理论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的”。学习不是目的,目的在于运用。现在,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文化实践、推动文化工作,已经成为全党的政治自觉和理论自觉。要在火热的文化实践中,真切感悟到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023年5月31日,来自玉树州的孩子们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外排队等候进入参观。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深刻把握全国和地方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致力于建设一个文化繁荣、文明兴盛的社会主义中国。毛泽东同志就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改革开放初,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如何建设文化强国都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明确部署。《纲要》第四章专章对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涵进行解读阐释,为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重大战略问题提供了辅导。
文化建设和其他领域的工作一样,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同时也要认识到,建设文化强国,不只是国家层面的责任,各地区都是参与者、贡献者。各地要在文化强国建设中不断强化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布局好文化建设重大工程、重大战略,带动本地区文化繁荣发展。近年来,各地在文化强国建设中自觉担当主体责任,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不少成绩、形成不少经验。比如北京市牢牢扭住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首善之区这一目标,依托全国文化中心优势,坚持培铸“根”“魂”、融通“古”“今”、兼修“内”“外”,在思想价值引领、历史名城保护、时尚文化发展、社会文明风尚、城市形象塑造等各方面取得了许多新成绩、呈现出许多新亮点。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结合本地区文化禀赋、文化资源、文化特色和工作实际,更好融入文化强国建设总体格局,奋力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2024年 4月15日,观众在消博会上与AI人形智能服务机器人互动。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深刻把握改革和发展的关系。《纲要》从内容编排上,对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墨不多,但并不表明文化改革不重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专章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行了部署。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文化体制机制也有亟需改革的矛盾问题,比如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问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机制进一步优化问题、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问题、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进一步构建问题,等等。其中既有体制层面的问题,也有机制层面的问题。文化理论不断创新,文化需求多种多样,技术条件日新月异,只有及时调整理顺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我们才能跟上历史前进步伐、更好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
深化改革破解文化体制机制问题,是为了更好推进新时代文化繁荣、更好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正如理论发展没有止境一样,文化发展也没有止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两年,新质生产力成为发展领域的热词,文化领域也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求突破、谋发展、开新局、闯新路。发展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需要有科学技术的支撑,但是“文化+科技”并不意味着二者简单拼接,而是要坚持文化为体、科技为用,体用俱备、深层融合,才会达到效果。2024年火爆全球的单机动作角色扮演游戏《黑神话:悟空》,以文学经典《西游记》为背景设定,讲述取经之后孙悟空因放弃佛位引发天庭对其再次征伐的故事。这款游戏的火爆深刻表明文化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我们要在这无限的空间里,聚焦发展、着眼创新,不断催生文化新作品、文化新业态、文化新场景。
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纲要》就是我们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船或桥”,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我们要学好用好这本教材,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高度和实践品格,更好地指导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壮阔征程上,谱写更加绚丽多姿的文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