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呼和浩特2月24日电(记者李云平) 记者24日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获悉,针对原粮活畜外流、精深加工不足等突出问题,内蒙古近期启动为期3年的“培育壮大农副食品加工业行动”,推动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粮仓”“奶罐”“肉库”,每年有一半以上粮食调往区外供应全国;全国人民每喝6杯牛奶就有1杯来自内蒙古;全国1/5的羊肉、1/10的牛肉来自内蒙古。
据介绍,内蒙古依托产业发展基础和市场消费趋势,集中资源力量支持重点园区和企业,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主攻发展乳制品、牛羊肉制品、玉米制品、马铃薯制品、大豆制品、米面油糖及杂粮制品、葵花籽等休闲方便食品、调味制品、特色保健产品、酒类产品等10个品类。
内蒙古依托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支持农副食品加工企业下沉县域,在主产区布局加工产能,提高农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能力。支持创建食品加工领域绿色园区,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自治区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
据了解,内蒙古扶持现有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地方统筹乡村振兴相关资金支持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并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目前,内蒙古共有1.72亿亩耕地,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牛奶、羊肉、牛肉、羊绒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和谷子、高粱、绿豆等杂粮杂豆产量居全国前列。
编辑:吴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