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余 果
轰鸣作响的机器,络绎不绝的订单,高效运转的生产线……时下,我市上下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项目建设“满弦”发力,各企业陆续开足马力忙生产、赶订单,冲刺新年“开门红”。
为抓紧抓实工业企业有序生产,连日来,我市各级相关部门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企业一线,指导企业科学制订生产方案,开展设备检修、人员招工、原料储备、安全教育等工作,推动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有序生产,为“全年红”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山西晶芮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加紧生产。记者 余 果 摄新链条在延伸
在山西广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前处理车间,记者看到,各道工序的工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有的技术人员观察记录设备运行情况,还有一些技术人员与工人沟通具体的生产细节。
“目前是试生产和设备调试阶段,新设备需要磨合期,正式生产得到3月份。这个车间拥有两条半自动化的生产线。你看,现在加工的中药材是黄芩,要经过清洗、灭酶、切片、烘干、除杂、筛选等环节。当然,也不是所有中药材都要经过这些生产程序。像地黄,经过清洗工序,直接烘干就可以了。”车间负责人介绍。
山西广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顺应国家大力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快速成长的一家科技型企业,主要以山西晋南丰富的中药材和中条山天然中药材资源为依托,专注于提供高品质中药材、中药饮片及植物提取物等中药材全产业链纵深发展。
据了解,山西广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建道地中药材初加工建设项目,是公司成立以来的首个建设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220亩,总建筑面积117623㎡。“我们项目总投资6.4亿元,分三期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了一期二期建设。现在建有趁鲜加工车间、中药饮片车间和植物提取物车间、26000㎡的阴凉仓库。趁鲜加工车间已进入试生产阶段。中药饮片车间预计在5月份达到GMP认证条件。植物提取物车间预计3月到4月达到试生产条件。”山西广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邹亮说。
该公司项目整体投产后,贸易及趁鲜加工板块,产能可达到5000吨,年产值3亿元。中药饮片产能可达3000吨,产值约1.8亿元。植物提取物车间产能可达3000吨,年产值7亿元,总产值约1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00余个。
在山楂树下(运城)果汁有限公司新建年产30万吨果汁饮料项目现场,工人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施工现场一派繁忙。项目负责人表示,原料库、生产车间、成品库、办公楼的钢结构主体全部安装完成,原料库的外立面安装也初见效果。下一步,他们将充分利用当前的晴好天气,全力以赴抓好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确保项目保质按期完成。
据了解,山楂树下(运城)果汁有限公司新建年产30万吨果汁饮料项目,由天津冠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建设用地200亩。项目规划建设生产车间、原料库、成品库、冻库、办公楼及辅助设施等总建筑面积136555㎡。
“项目预计今年6月竣工,8月投产。届时,可实现年产30万吨山楂树下系列果汁饮料,年产值超8亿元,年缴税5000万元以上,可消化山楂鲜果3万吨以上,提供就业岗位约300个,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行业带动强的项目。”山楂树下(运城)果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欢说。
河津市正帆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新厂房内操作设备。记者 余 果 摄新赛道在拓展
新年伊始,山西鸿运智控光电有限公司3D智能电子触摸屏及智控车机模组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作为2025年第一批“三个一批”活动的重点投产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6个月时间。
在该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最新生产出来的汽车中控显示屏,看似是一块普通玻璃,但实际上它经过了20多道精密工序加工,从最初的普通玻璃变成了现在的高强度强化玻璃,它不仅能够减少反射,还有增透的功能,能够为驾驶者提供更清晰更安全的视觉体验。
在该公司2号生产车间,设备调试进入收尾阶段。这些设备调试完成后,生产线将全面实现正常化生产。公司董事长谭鸿昌介绍,目前的订单,可以生产到5月份。等到公司的生产全部正常之后,会在原有客户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新的客户。
据了解,该公司目前生产的产品有十多种,主要应用于车载屏幕、平板电脑等领域。2024年7月入驻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已完成18000㎡厂房装修升级,并建成智能电子触摸屏和智控车机模组两条核心生产线,处于试生产阶段,日生产显示屏约1000片。
“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6个月,离不开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优质的营商环境,开发区通过‘一对一’专业服务,为企业提供了全流程支持,确保了项目高效落地。”谭鸿昌说。
项目总投资12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已完成投资8亿元,聚焦3D智能触控领域,打造从车载盖板制造到整车机组装的全产业链闭环;二期项目攻坚3D玻璃热弯装备研发,力争掌握国内第一梯队的领先生产工艺。
作为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个飞轮储能项目,在芮城县中能国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MW/50.41MWh独立储能建设项目现场,同样是一番火热朝天的劳动场景。
项目负责人孟少邦介绍,目前,施工现场有60人左右,工程建设与设备调试同时进行,全力加快项目建设。现场西边部分是储能区,目前设备已吊装到位,正在铺设电缆连接设备。现场中间是升压区。东边部分是控制区,电控楼、宿舍楼等在加紧施工中。
据了解,承担该项目的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是中国中车核心子企业,该公司致力于将轨道交通核心技术优势横向拓展至储能等清洁能源业务领域,让领先的电气系统核心技术更多惠及社会。
该项目占地35.45亩,将建设由飞轮储能和电化学储能协同调节的混合储能调频电站,利用飞轮储能高频次、快响应、大功率和电化学长时储能特性,保持电网频率稳定,改善电网电能质量,优化能源利用,为居民带来安全可靠的用电保障,助力经济发展。
“预计3月底项目建设结束。之后经过一个月的设备调试,到4月底或5月初正式投入运营。建成后,将有20名左右工作人员,实行三班倒的工作机制。现在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巡检,操作性的工作并不多。”孟少邦介绍。
新动能在激扬
走进山西宏光医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生产线上跳动的火苗,车间内紧张有序的生产节奏,一根根玻璃管在烈焰中流转塑形,与机械的轰鸣声交织成工业交响曲。
“这个车间是安瓿生产车间,目前,这个车间有170多人,加上其他两个车间,公司一共有600多名员工。春节期间,宏光医玻的生产车间满负荷生产,供销也很稳定。”宏光公司战略发展部主任姚军旗指着另一个厂房介绍,这是去年新建的安瓿生产厂房,主体已经完成,即将进行净化装修,预计4月底或5月初,设备开始进入现场。
据了解,项目建成后,将达到10万级净化车间水平,部署42条安瓿生产线,自动化生产水平也会进一步提高,生产的产品价格更高。
宏光医玻深耕高端医用玻璃材料及其制品20多年,是全国最大的药用玻璃管生产企业、中国医药玻璃包装领军企业、全省最大的药用玻璃包装生产企业,拥有54项医药玻璃生产专利及多项科技成果。
近年来,宏光医玻产业链覆盖上下游。产品附加值实现了大幅提升,相比以前生产的低价药用玻璃管,实现了从按“吨”卖原料到按“个”卖产品的转变。
“目前,公司正在实施年产50亿支药用安瓿技术改造项目和医用玻璃窑炉改造项目,以及年产30亿支医用管制瓶升级改造项目,促进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实现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姚军旗说。
在山西省芮城县杨森包装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经过机器设备装版、调色印刷、丝印、压纹、烫金、模切等工序后,流水线员工再粘胶、裱纸、定型、压泡等,一个个白酒精品包装盒便制作完成,车间内整齐堆满了等待交付的产品。
“目前,整个厂区有430名工人。我们的订单是按月计划的,三四月份的生产订单我们已经收到。”杨森包装总经理颜岸说道。
谈及今年的发展计划,颜岸介绍,创新研发智能化酒包装生产线,建设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工厂是今年的重头戏。
“这是我们去年投资4000万元建设的一个智能立体仓库,总面积达2700㎡,可堆放140万个至150万个酒类包装盒。”颜岸介绍。
只见操作员在电脑上输入了一个指令,无人驾驶的小车就开进了这个仓库。小车通过轨道,走到指定位置,取到了指令上要求的货量,随后直接将货运到来拉货的大卡车旁。
“近年来,我们对生产线进行了智能化改造。改造后,现成型岗位人数由原先的40人减少至2人,每条生产线每天可完成的包装盒数量则由2500个大幅提升至1.5万个。这一变化不仅显著提升了产品加工精度和生产速度,还大幅降低了资源能耗和人工成本,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颜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