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春潮拍岸千帆竞,逐浪前行海天阔。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以透视历史、洞悉未来的战略眼光,提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重大时代课题。十一年来,全市上下奋楫争先,立足“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全力推进首都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今起,《北京日报》连续五天推出“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绘写新画卷”特别报道。敬请关注。
发源于河北的潮河与白河,流淌至北京汇成潮白河,更成为北京通州与廊坊北三县的界河。早高峰,两岸往来的车流中汇聚着无数个在协同发展中寻觅机遇的身影。
他们中,有北京孵化正筹备成果转化的创新团队,也有在两地建厂联动发展的企业老板,还有寻找供应商的产业链“链主”……一河两岸之间,是轨道、是公路,更是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展开一幅产业协同新图景。
一岸研发,一岸生产
协作联动
跨越潮白河的路,陈磊再熟悉不过。他开车从通州张家湾的公司总部到位于香河的生产基地,只需要半个多小时。
陈磊是北京专精特新企业东雷恒业公司的董事长。过去,这家企业的产品主要找第三方代工,但代工质量无法保证,这让他决定自建生产基地。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他把目光投向了一河之隔的北三县。
两年前,陈磊把水处理环保装备制造基地落在香河。“通州张家湾小镇有研发设计的创新优势,而香河则有成本优势。”他说,一岸是研发、一岸是生产,正是在这种相互配合、联动发展下,公司在香河生产的设备技术水平不断升级,环保处理稳定性更强,业务越做越大,产品已经销往全国各地。
这还不够。2023年的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上,陈磊还与香河签约,新建占地100亩的厂房。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值预计4.5亿元。来自北京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开始,该推介洽谈会已连办六届,290余个项目正是通过这一桥梁,跨越潮白河,实现两地联动发展,意向投资额已超1800亿元。
标杆项目
带动上下游企业扎堆落地
陈磊的新工厂位于香河环保产业园。产业园的定位恰恰与他的公司“对口”。“大家都是做环保的,很可能互相配套,成为彼此的上下游。”他所看重的,正是通过共同锻造产业链,带来一河两岸的产业集群崛起。
一个标杆项目来了,往往带动上下游企业扎堆落地。提前一步落地北三县的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吸引着一家家培育成熟的项目前来寻找产业化落地的机会。燕郊中心正在加快建设产业加速与创新基地,一期今年投入使用,明年底全部建成,可承接约50个企业开展中试放大和规模化生产。
更难得的是,河对岸就是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通州中心,两边联动招商,互相配合,寻找适合各自定位的项目。去年,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产业图谱发布,明确了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文化旅游、商务服务、现代金融、都市农业七大产业集群、19个产业细分领域。两地正合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产业联动的创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人在大厂
就能把北京的事办了
去年9月,潮白河两岸居民盼了多年的一座桥——厂通路潮白河大桥终于建成开通。每天往来的车流中,就有杨东升的身影。
“过去得绕友谊大桥,现在走厂通桥到通州,时间可以省一半。”杨东升是廊坊中集空港设备公司总经理。去年,这家公司在大厂的生产基地投产,生产的机场货运类车辆已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边是生产订单不断变多,一边是落地在大厂的研发人员翻倍增长。
“人多了,就得替员工着想。员工的子女有没有好学校,随员工过来的老人平常看病方不方便?”作为落地北三县多年的“老人”,他看到了变化:北京大医院、好学校与当地的合作越来越多,养老、医疗、教育等领域服务不断提升,也解了员工后顾之忧。
近年来,安贞医院、友谊医院、东直门医院等40家北京医疗机构与北三县医疗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加快多个医联体建设;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以“整体托管”形式与大厂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北京潞河医院香河医康院区正式开诊运营……
如果说道路、医院、学校是促进通州区与北三县产业协同的“硬配套”,那么营商一体化则是企业期待的“软环境”。由于廊坊中集空港设备公司在北京和大厂都有布局,小到员工的社保办理,大到公司的登记业务都要跟政务服务中心打交道。过去,办事人员从大厂往北京跑,至少得花半天时间;现在,人在大厂就能把北京的事办了。
这得益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的“区域通办”。如今,通州区与北三县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全覆盖,城市副中心(通州区)33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廊坊北三县的294项高频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已纳入“区域通办”范围。“跨省办变成了跨省通办,一字之差让大家感觉越来越像身处同一个城市。”杨东升说。
见证者
“001号”员工张立健:见证新城崛起
“开工大吉,新年咱们继续加油干!”过完年的这一周,天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产业服务部总监张立健忙着在园区内走访企业。
8年前,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立项筹备之初,张立健成为公司的第一位员工,工牌编号001。彼时,科技城仍是规划图上的四方地块,张立健带着有意落户的企业踏过庄稼地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8年后,一座向下根植北京中关村基因、向上实现京津创新产业协同的科技新城,已在天津宝坻拔地而起,累计注册经济主体达1828家。张立健的工作重心也从“引凤来栖”变为“引凤长栖”。
“去年,结合我们搜集的企业共性问题,天津市和宝坻区分别推出了支持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的新政策,从支持重点产业、加强融资支持、简化人才政策申报手续等多角度,释放政策红利。”他举了个例子,以前,不少从北京迁至天津的企业骨干人才由于社保关系仍在北京,无法在天津当地申报职称评审。经过他们的反映,相关部门给科技城开了“绿灯”,已经有4位企业技术骨干去年在天津完成了职称评审。
新的一年,“001号”员工立志加油干:“今年,我们要围绕京津冀中关村园区的共性问题形成创新建议,并争取把更多的中关村服务引进来,推动京津两地产业链协同。”
魏杰:伴“产业新星”成长
从天安门一路向南,在京冀交界地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如同一颗闪耀的“产业新星”冉冉升起。作为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联合管委会综保区管理部部长,魏杰既是综保区规划建设的参与者,也是综保区发展变化的见证者。
大兴机场综保区于2020年11月5日获国务院批复,2022年4月25日一期部分正式开始运行,2024年12月30日全域封关运行。它毗邻大兴机场,地跨北京市大兴区、河北省廊坊市,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前沿阵地。
从地处河北省廊坊市的3号主卡口出发,沿千斯路、集运街,可以一直到达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1号卡口……“综保区是一项涉及大兴、廊坊、机场的多责任主体跨省域工程。”魏杰说,这些年,他和同事们与综保区共同成长,不仅保障综保区全域封关运行,还建成了一条区港联络通道。这条通道投用后,从大兴机场口岸到综保区,只需要10分钟。
从1号卡口往西看,映入眼帘的是笔直的马路、崭新的海关监控设施、平整的待开发土地……“综保区全域封关运行以后,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魏杰说,他和同事们非常有信心把大兴机场综保区打造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典范。
新进展
“北脑一号”将启动临床试验
“‘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今年将取得重大进展!”最近,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仪器仪表中心主任、芯智达公司研发部部长张垒,一直在优化升级北脑系列智能脑机系统。
目前,北京在脑机接口领域的布局走在全国前列。“北脑一号”是本市整合多方科研力量,组建团队研发的高性能智能脑机系统。依托北京脑所在解码算法、电极研发等领域的前期积累,张垒和团队成员见证了北京市“智能脑机系统增强计划”在400余天里一步步走向现实。
其实,每一步走得都不容易。首台“北脑一号”样机研发关键节点的前夜,一处细小的机械加工误差,导致产品无法封装。“就在现场,手工加工!”团队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前后忙碌了4个小时,终于,屏幕上的信号开始跳动。“这份军令状,我们完成了!”张垒感慨。
作为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融合的关键性技术,脑机接口正是北京市布局的20个未来产业之一,包括它在内的一批“白菜心”产业,正在京华大地茁壮生长。截至目前,“北脑一号”是全世界全植入皮层脑机接口系统中采集通量最高的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预计今年上半年在本市多家医院走入临床试验。
张垒说,希望通过这套系统,帮助患者恢复一定的运动、语言能力,产品有望在3年内成熟,实现大规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