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田兆玉)眼下,城市副中心冬小麦即将进入返青期,专家们走进田间地头,种粮大户们提前喷灌浇水,让冬小麦“喝饱水”,为返青关键期做好准备工作。
据了解,自小麦越冬以来,北京已有70余天无有效降水,对小麦越冬极为不利。为了及时监测麦田干土层及麦苗越冬情况,做好小麦早春管理,日前,通州区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中心聘请北京市小麦专家团队走进田间地头,指导小麦生产。
专家一行查看了漷县镇、于家务回族乡和西集镇有代表性的地块中的小麦生长情况,与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交流,并针对麦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针对不同地块的苗情、墒情提出具体的管理措施。
通过调查,专家们表示,目前小麦越冬正常,麦苗绿叶留存比例大,仅出现叶尖青枯的现象,麦苗仍有1/3左右长度的绿叶,为历年同期最好;麦田干土层厚度平均为3—6厘米,个别地块干土层略厚,但茎基部硬实饱满,无失水萎蔫现象。全区小麦仍处在越冬期,离返青生长还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专家提醒种植户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及其对小麦的影响,因苗因地因天落实好早春抢灌防寒抗旱麦田管理。
“如果还是没有有效降水,建议农户们要提前为冬小麦浇好‘救命水’。”区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提醒农户们,浇水时水量不宜过大,地表不能出现结冰,叶片不能出现冰凌,消除干土层,使麦苗根茎部处在湿土部位即可。灌溉后需及时泄水,避免灌溉管在早晚气温低时因冻受损。
根据专家建议以及多年种粮经验,这几日,漷县镇黄厂铺村的种粮大户张海英已经提前打开喷灌设施,并在喷灌不到的地方加装了滴灌设施,“最近我们一直在关注气温变化,因为冬季没有降雪,麦地整体比较旱,我们加装了一些水管,及时补水。”张海英表示,再过一段时间,就要开始返青期的田间管理了,到时我们再根据苗情情况,进行不同的春管方案,通过科学营养的管理,帮小麦“壮起来”,为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