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保护“我的声音”?
创始人
2025-02-24 06:01:26
0

转自:工人日报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如今在网络平台上,AI声音随处可见。

  随着算法不断进步,在高性能设备和高精度模型的助力下,AI生成的声音已从过去的“一听就假”发展到如今的 “真假难辨”。不少有声读物采用AI配音,读者甚至能选择模仿某个特定人的声音,这既降低了成本,也增添了趣味性。

  与此同时,AI声音滥用现象也时有发生。一些商家在短视频平台带货时,通过AI模仿知名人士的声音编造内容,不仅严重误导了消费者,也对当事人造成了不良影响。

声音“AI克隆”被滥用

  个人的声纹信息,作为一种生物识别特征,具有高度的可识别性,能够被电子手段精确记录。其独特性、唯一性及稳定性,使其成为将信息与特定自然人相关联的关键要素。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声纹信息被归类为敏感个人信息,受到严格保护。

  AI技术如何生成“以假乱真”的声音?记者采访了解到,它依赖于当下的深度学习算法,从采集到的声音样本中精确提取一系列关键特征,包括频率、音色、声调、语速以及情感表达等。随后,这些特征被转化为复杂的数学模型,并通过算法进一步合成,从而生成高度逼真的声音。

  “只需拥有少量的声音素材,即可迅速实现声音的‘AI 克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在应用商店搜索发现,大量软件具备相关功能,一些APP的下载量超千万次。记者选择一款APP进行模拟,只需简单念出一段文字或输入音频片段,这些APP十几秒即可完成声音的合成。

  当AI生成声音的门槛迅速降低,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将其滥用于诈骗、虚假宣传。社交平台上,利用AI技术模仿并恶搞各领域名人的短视频屡见不鲜。曾有大量短视频通过AI模仿某知名人士的声音,其中部分视频包含不当言论,引发社会热议。该知名人士随后发表视频回应,表示这些事件给自己带来了困扰和不适,呼吁大家停止此类行为。

  此外,一些商家在短视频平台带货时,利用AI生成声音误导消费者。

擅自将他人声音AI化不合法

  在2024年公布的我国首例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中,原告殷某是一名配音演员,他意外发现自己的声音被AI化后,在被告某智能科技公司运营的平台中对外出售。随后殷某将该智能科技公司等被告起诉,主张被告的行为严重侵犯了自身的声音权益。

  法院审理认为,利用人工智能合成的声音,如果能使一般社会公众或者相关领域的公众根据其音色、语调和发音风格,关联到该自然人,即可认定为具有可识别性。因此,某文化传媒公司、某软件公司未经原告许可AI化使用了原告声音,构成对原告声音权益的侵犯,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于此案,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二级高级法官赵瑞罡认为,我国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首次以立法形式将保护“声音”写入民法典,明确参照适用肖像权的形式保护自然人的声音。声音作为一种人格权益,具有人身专属性,任何自然人的声音均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对录音制品的授权并不意味着对声音AI化的授权,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录音制品中的声音构成侵权。

  随着AI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由AI技术引发的纠纷日渐增多。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记者搜索到不少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案件中包含声音AI使用等关键词。

  对此,河北厚诺律师事务所律师雷家茂表示:“个人未经他人允许擅自将他人声音AI化不合法,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权利人有权依法维权。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三条规定,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治理应多措并举、标本兼治

  当下,与AI换脸视频相比,AI合成语音更难辨别、门槛更低。一个“声音很熟的电话”可能是诈骗。

  2月21日,中央网信办发布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整治重点,特别提到整治AI技术滥用乱象,突出AI技术管理和信息内容管理,强化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打击借AI技术生成发布虚假信息、实施网络水军行为等问题,规范AI类应用网络生态。

  “声音作为一种人格权益,具有人身专属性。我国已在现有法律框架中对声音权益保护做出了一定规定。”雷家茂表示,“AI生成声音的过程中,涉及声音样本的采集、使用、算法的研发和应用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涉及不同主体的权益。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细化AI克隆技术的法律条款,明确侵权行为的定义和责任,加强执法力度。”

  有专家表示,对于滥用AI“偷”声音的乱象应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平台层面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对AI声音的审核和侵权举报机制,及时发现和拦截侵权、虚假、违法等不良内容。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对利用AI技术进行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更加完善的常态化治理机制。

  此外,雷家茂提示,在AI技术日益普及的时代,个人也必须加强对个人生物特征信息,特别是声音的保护意识。不轻信或传播未经核实的AI生成声音信息,以防被误导或卷入不必要的风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月21日消费50ETF(51... 2月21日,消费50ETF(515650)涨0.35%,成交额8468.01万元。当日份额增加160...
2月21日创新100ETF(5... 2月21日,创新100ETF(515200)涨3.12%,成交额659.98万元。当日份额减少200...
2月21日中证A100ETF(... 2月21日,中证A100ETF(512910)涨1.55%,成交额1663.60万元。当日份额减少1...
2月21日沪深300指数ETF... 2月21日,沪深300指数ETF(515310)涨1.31%,成交额3679.65万元。当日份额减少...
2月21日创业板ETF天弘(1... 2月21日,创业板ETF天弘(159977)涨2.36%,成交额7009.33万元。当日份额减少26...
【新年开新局】中国东航1月旅客... 近日,从中国东航获悉,2025年1月,该公司客运运力投入同比上升11.89%;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19...
2月21日科技100ETF(5... 2月21日,科技100ETF(515580)涨2.60%,成交额2360.46万元。当日份额减少40...
普洛药业启动AIGC工作服务平... 普洛药业官微2月24日消息,近日,普洛药业宣布正式启动AIGC(AI Generated Conte...
2月21日中证银行ETF(51... 2月21日,中证银行ETF(512730)跌0.64%,成交额2526.77万元。当日份额增加900...
张家界武陵源回应“导游被指埋怨... 针对网传的“张家界导游被指埋怨游客不消费”的相关视频,武陵源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武陵源区文化旅游和...
2月21日MSCI中国ETF招... 2月21日,MSCI中国ETF招商(515160)涨1.47%,成交额1073.96万元。当日份额减...
饿肚子入睡和吃点夜宵哪个更健康 夜晚是一天中大脑和身体放松、修复的时刻。但是对于很多加班到很晚以及需要上夜班的人群来说,由于晚上仍在...
本钢板材与本溪钢铁重大资产置换 本钢板材2025年2月19日公告,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拟与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资产置换,...
2月21日红利低波50ETF(... 2月21日,红利低波50ETF(515450)跌0.51%,成交额8070.82万元。当日份额增加7...
2月21日智能汽车ETF易方达... 2月21日,智能汽车ETF易方达(516590)涨2.40%,成交额1067.84万元。当日份额减少...
“AI+医疗”已成为热门应用领... 转自:千龙网央视网消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广泛赋能千行百业,“AI+医疗”也已经成为热门应用领域。“A...
2月21日恒生医疗ETF(51... 2月21日,恒生医疗ETF(513060)涨3.14%,成交额30.65亿元。当日份额减少4.20亿...
2月21日中概科技ETF(51... 2月21日,中概科技ETF(517350)涨4.84%,成交额761.11万元。当日份额减少150....
奇安信与软通动力携手打造安全的... 2月24日,奇安信与软通动力宣布将围绕AI领域的安全防护展开深度协同,全面强化已接入DeepSeek...
新华时评·中国经济新春新观察丨... 转自:中国台湾网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题:优化营商环境,更好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新华社记者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