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有事做不到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问题的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如果孩子犯错以后,做家长的应该怎么正确引导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学会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最后避开错误的问题而真正的得到成长和蜕变。
孩子偷钱的行为,家长要怎么更好的教育和引导孩子?
在此之前就有,一位六岁孩子的妈妈在网络上分享了让很多人舒淇大拇指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的暑假期间,这个妈妈又一天发现在自己的包里少了五百块钱,这位妈妈就马上保持着高度的紧张,变得十分警觉,以为家里进了小偷。
但是很快这位妈妈就迅速的排除了家里进贼的可能,因为当时的钱包里不止五百块,假如是小偷的话那是绝对不会留下剩下的钱的,于是很快妈妈就把自己的怀疑放到自己刚过了八岁生日的儿子的身上。
这位妈妈唯一区别于别的父母的是:并没有直接通过粗暴的方式大骂孩子也没有威逼利诱让孩子说出来,反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比较委婉的方式。这位妈妈当着家里三口人的面直接说:“也不知道家里是不是家里进小偷了,想着报警让警察来看一下。”
妈妈刚说完就观察孩子,发现孩子开始紧张,刚才还开开心心的孩子一听到妈妈要找警察,整个人连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孩子这样的举动让妈妈更加确定,在心里想那个钱肯定是孩子拿走的。因此,她故意和自己的丈夫说:“包里还有一部分没拿走,也有可能不是小偷,我可能是忘了,应该是放在卧室的抽屉或者是化妆胎的抽屉里了,我等会儿去找找看看。”
一会儿过后妈妈就开始发现孩子停下了原本的游戏,把手上的东西也放下了,而且偷偷走进了爸爸妈妈的房间。最后,这位妈妈进房间在枕头下找到了这五百块,这位妈妈也再也没提起这件事,夫妻两人也没有打骂孩子和教育批评孩子。这其实上是给孩子真正上了一间无声的课程,这次之后孩子再也没有出现过偷钱的情况或者是跟父母要钱。
其实,相比于对孩子的无声的教育,爸爸妈妈在指导孩子犯错的时候选择打骂或者是批评的时候会给孩子带来哪些问题或者是影响呢?
父母打骂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和弊端
1.容易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
相当多的父母总是认为,孩子一旦犯了错,选择打骂孩子,“揍孩子”一顿可以使得孩子记住这件事情让他们记忆更加的深刻,为了在内心给孩子真正画上一个标线,为了让孩子再继续犯相同的错误。
虽然有的时候适当的教训,是真的可以预防孩子下一次的错误举动,但这样的做法其实事实上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成长的。
因此,孩子如果在小的时候就被父母打骂的记忆,就很容易导致孩子很畏惧自己的父母。事实上,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沟通的时候根本是不需要这样的畏惧感的伴随的,爸爸妈妈确实需要在孩子心里树立威信,但是过于的做法会导致在孩子心里的造成的恐慌就会十分的过度的。
2.让孩子的心理造成很重的心理负担
爸爸妈妈对于孩子过度的打骂,就会让孩子把自己犯的错误看得很严重,不仅对于孩子自身心理造成相当大的压力,还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过于大的愧疚的感觉。孩子想要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给予孩子的心理上的压力就一定要适度适量。
假如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总觉得自己不好,总是给父母造成负担,那么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一定会受到影响的,导致孩子的成长受到阻碍和约束。
3.影响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关系
不论怎么说,打骂孩子也是父母在孩子面前展示的不好的一面,即使是孩子受到教育了,但是也难免给孩子留下父母很凶狠的印象,让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故此,父母尽量不要有打骂孩子的习惯,要不然父母和孩子的亲情关系是势必会受到影响的。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首先学会约束自己。当孩子的父母真正的无法管束自己,也没有学会更加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自己的孩子的时候,那就可以选择阅读育儿故事和书籍。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书里还有好孩子、好育儿故事。现如今育儿书籍真可谓是到处都有,育儿的各个方面都有各种各样的书籍和文章,在市场上流通着各种各样的,只有你想不道的根本就没有买不到的书籍。可以说是泛滥成灾了,那么家长可以怎样选择真正正确的育儿方式呢?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首先要以身作则的约束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好榜样和支撑,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模仿的家长事,有一个正确的选择而不是盲目地模仿家长一些不好的习惯和做法。但是与此同时,教育孩子的时候尽量不选择用打骂的方式解决问题,家长首先要学会反省自己,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只有孩子真正认识到错误才能循序渐进的改正自己的错误做法。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心态一定要摆正,只有父母的心态首先端正了,教育孩子的时候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打骂并不是正确的育儿方式,只有家长用心可以静心,才能真正的找到符合自己的育儿方式。
下一篇:两则孝亲敬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