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
尊重孩子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最好别把自己的看法强行灌输给孩子,可以尝试用宽容的态度和不干预的方法,来详细看尊重孩子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
孩子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在这个问题上,照顾孩子的家长,完全可以采取“放手”的做法。
虽然男士们仍然受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的影响,但是关于各种社会问题,我们都坚持既定意见,比如关于政治问题、科技问题、文学艺术问题等等。在这些事情上,我们必须保持接触时代的思想潮流,否则就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认真形成自己的意见,是对自己负责的一种表现。如果我们最初依据的理由仍然成立,我们应该坚持原来的意见。
不过,我们无权把自己的意见转嫁到孩子身上。众所周知,让孩子崇拜自己,这很容易做到,况且在任何事情上,大人都乐于采取孩子的.办法。但是当孩子反对时,说明孩子们的思想倾向与我们的可能存在大的差异。
例如,纽曼家的妈妈是个虔诚的福音派教徒,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她就把自己的信仰传输给他们,可能她认为,儿子们继承了她的思想,就能变成孩子自己的想法。但是,当他们长大后,都摆脱了妈妈的思想束缚,其中一个儿子开始信仰罗马天主教,另一个儿子选择了为自己创立信仰的道路。假如当时这位妈妈能把基督的信仰原则告诉孩子,那么这位虔诚的母亲或许可以少些烦恼。她可以从小教育孩子接受她的某种做法,但要求他必须站在福音教这边,并把它作为唯一的信仰的话,那就不对了。
政治上也应该这样,要使孩子充满爱国情怀,还要教育孩子必须承担公民的义务。孩子成熟后,有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自然就会拥护父母的观点。这就要求,在孩子小时候尚没有分析问题的能力时,父母最好别把自己的看法强行灌输给孩子。最好用宽容的态度和不干预的方法,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有独立见解的人”。另外,主动性是孩子的一种美德,但主动性并非是孩子先天固有的。其实它作为一种美德来说,是教育的结果,也是基本行为准则的耐心说教,和在执行这些准则方面采取的宽容政策。培养家庭习惯的权力就掌握在父母们的手里,所以“不要让一个坏习惯破坏家风”,这是特别需要注意的。
道歉可以架起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桥梁,这是家长与孩子维持感情最好的方法,而且是绝佳的行为示范。若孩子能感受父母率直不扭捏的道歉,他可能会发现自己也比较容易做相同的事。
尊重孩子,肯定他们的能力——让他们了解,父母不是圣人,也会说“对不起”的话。
如果父母容易发脾气或吼叫,或者对孩子作错误判断的时候,就说“对不起”,这样对亲子沟通是有益处的。孩子很可能也听过父母做相同的指控,让他明白父母也会犯相同的错误对他具有启发性。在揩出孩子对问题该负的责任之前,先大方明白地承认自己的错。不要这样说:“对不起,我当着你的面摔门。但是,你不要一直问我‘你什么时候可以买副新的溜冰鞋’。”应该这么说:“当着你的面摔门是我不对,这样很不友善而且粗蛮无礼。问题是当你一直问我事情而我又没有明确的答案时,我就会觉得很烦。溜冰鞋要花很多钱,我并不确定是不是有多余的钱来买。”请看下面的案例:
今天天气非常严寒,妈妈和儿子武斌准备出门。他花了太久的时间才穿好衣服,妈妈强迫自己耐住性子。武斌非常努力地想达到自立的目标。
武斌拿毛皮外套时,妈妈就等在前门。结果,他马上穿着他最喜欢的外套出来,那是一件鲜蓝色适合在气温二十度时穿的外套。
妈妈实在受不了了。“小斌,”妈妈吼着,“现在你给我回去穿上厚的外套。”
“可是我没找到啊!”武斌抽泣着说,“我找过了。”
“一定在那里,”妈妈气呼呼地硬是说,“如果你要穿这件衣服不是不可以,不过你得看看天气有多冷。现在去拿你的毛皮外套!”
“不在那里嘛!”武斌吼叫出来,“不是跟你说了嘛!”
“开什么玩笑!我都是把它挂起来的啊!”妈妈争辩着说。
“如果给我找到,我就……”
果然不在那里。突然妈妈想起来为什么不在那里的原因,它摆在妈妈的车里。因为前一天武斌太热,把它急着脱下来的。
妈妈转头看到武
斌瞪着自己,一副义正词严“我老早就说过”的模样。
不过,武斌眼里泛着泪光。“小斌,”妈妈靠向他蹲下,“妈妈错了,我应该相信你才对,你把它留在车里了。”
“我早就跟你说了呀!”他强调说,眼泪扑簌簌地滑了下来。
“是吁!”妈妈肯定他作的判断,“你的确那样说过,是我不信任你。你没说错。你是应该生气我没有听你的。”武斌猛点头。“来!”妈妈说着,握着他的手,“我们去车库。我们到车里穿外套,好不好?下次我会听小斌的话。小斌很聪明,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武斌握着妈妈的手,“对呀!”他说道。
许多人羞于道歉。他们宁愿游走于愧疚,或者自圆其说辩解自己的无辜。父母能承认自己的错等于告诉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诚实的重要’I生,也就是说,能够接受人都会犯错的事实,并表现出坦陈犯错那种泰然的感觉。这个故事中母亲的道歉是真诚而急时的,对武斌今后的成长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