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的思想具有深度?
创始人
2024-12-17 04:07:00
0次
如何让自己的思想具有深度?
我很小就会下象棋,十二三岁在同学中已经基本没有对手。一次看院里的大人们下棋,那位水平很高的人明明有一步可以双吃的棋却不走,我就替他着急支招让他跳马。没想到他回过头来笑着说:“他让你啊?” 我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是,那样对方一定会悔棋还不如不走。他要走貌似没有威胁对方不会悔棋慢慢磨死对手的棋。思想的深度就是接近事物本质的距离。
读有深度的书。在开始深阅读之前,你要先明白:不是任何一本书都值得一读,或者值得一字不落的读完的价值。首先要远离那些“轻松”“浅显”的书籍,哲学家叔本华就非常反对安逸的读书,因为这样读书是让别人替你思考。那么,怎么确定一本书是否有深度呢?斋藤孝在书中提到一个标准,那就是书中至少有一处值得引用的地方。怎么理解呢?假如某一天你需要引用某本书中的一个观点作论证,那么可想而知,这个观点就必须有足够的分量,否则怎么能说服别人呢?比如,比起鸡汤文里的那种轻飘飘的“你只需要做最好的自己”,肯定不如莎士比亚的那句“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更有分量。读书时,如果以能否引用为前提,就能明白一本书究竟有没有深度,值不值得我们阅读。而且,设想以后引用的场景,也会让你的理解也更深刻。
对生活的感悟,我相信,任何一件事物的出现,都是很重要的。只不过我现在的能力还没到识别这样事情的地步。只能通过不断去观察和思考、总结去梳理这些事情。这个是一生的事!如果不做,其实我感觉就跟行尸走肉没什么两样了。我以为其要义是:用心,去感受自己经历的一切事情。用心去体会,用大脑去思考。还是提供这个老办法,记日志:看书或看事的时候,觉得感悟很深的,可以考虑用笔把这份感悟写出来,并看看别人都是怎么想的。
不要用苦大愁深的视角去看待这样的事情,虽然它确实需要一种享受孤独的能力。但我认为,真正的智者是乐在生活中的,不是孤芳自赏的不食人间烟火,而是朋友来了有酒喝,没朋友了也有聊的这一号比较洒脱的人。所以,也得提醒题主注意一下,别用苦大仇深的态度对待这个事,就行了。
敢于承受孤独的心智,思维的深刻,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很多人追求的,不一定是真理,别人说的话,做的事,不一定真正符合你的需要。因为你思维的独到,肯定会做出在别人眼里很多看似不能被理解的筛选。遭到非议也是必然的。这点,就需要你的心智去鉴定你的选择,并坚定你的选择。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