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īng gōng zhī niǎo。指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原指以巧制胜,现以“惊弓之鸟”来形容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出自于战国时期佚名《战国策· 楚策四》:有间,雁从东方来,更赢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赢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
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今临武君,尝为秦孽,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译文:过了一会,从东方飞来一只孤雁,更赢拉拉弓弦,飞雁就掉下来了。魏王说:‘射箭竟然有这样神妙吗?’更赢说:‘这只飞雁有隐痛在身。’魏王说:‘先生怎么知道的?’更赢回答说:‘它飞得缓慢,叫得悲切。飞得缓慢,是因为有旧伤;叫得悲切,是因为长久失群。
旧伤未愈,而又心有余悸,听到了弓弦的声音,便惊骇地高飞,以致伤口破裂,所以落了下来。’现在临武君曾被秦国打败,心有余悸,他也象那只伤雁一样,是不能担任抗秦的将领的。”
扩展资料: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
该书主要描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曾被斥之为“离经叛道之书”。
上一篇:问道里面杀千面怪怎么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