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泽的历史和人文情况 速度
创始人
2024-09-24 15:45:43
0次
震泽的历史和人文情况 速度2小时之内速度 过了时间分可能会扣除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中间有个吴江,震泽就是苏州市吴江区的西大门,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接壤,古有“吴头越尾”之称。318国道、沪苏浙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和大运河支流頔塘河(长湖申运河)横贯东西13公里,水陆交通便利,距上海90公里、苏州54公里,总面积96平方公里,总人口6.7万人,辖23个行政村,2个街道办事处,4个社区居委会。
震泽的历史:
清道光《震泽镇志》谓:“唐开元二十九年湖州刺史张景遵在此设震泽馆,震泽之名,始见于方志”。震泽,原是太湖的古名。至于震泽镇名称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简括地说,因地滨太湖,故以“震泽”作为镇名。
据蠡泽湖出土的石斧和牛鼻形印纹陶罐碎片,以及全新世圣水牛头骨均属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经考古认定是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由此可见,早在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震泽已有原始人群聚居,从事农业、渔猎,在此生息繁衍。清徐崧《百城烟水》载:“震泽镇,北滨太湖,《书》曰,震泽底定”。又引《吴越春秋》谓:“范蠡乘舟由此泛湖,故镇有底定、思范二桥,南有蠡宅村。”据此,震泽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震泽地处吴、越两国交界处,古称吴头越尾。镇北有一村名“吴越战”,相传吴越两国在此交战而得名(今属庙港民字浜村)。震泽初属吴,后属越。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并入楚。
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年)属乌程县隶会稽郡。
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会稽为吴郡与会稽郡,会稽郡治移山阴,震泽地区属吴郡乌程县。
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改吴郡为吴兴郡,领乌程县,震泽属之。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分乌程东乡,置东迁县,受吴兴郡辖,震泽属东迁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东迁县并入乌程县,隶苏州。仁寿二年(602年)改隶湖州。大业二年(606年)仍隶苏州。大业十四年复为吴兴郡,震泽属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吴兴郡为湖州,治乌程县,辖震泽。乾隆《震泽县志》引卢熊《苏州府志》、王鳌《姑苏志》,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苏州耆民请于刺史吴从众,割太湖洞庭三乡易乌程之平望。盖自平望驿西至南浔五十余里地(即平望至震泽)皆易之”。震泽遂属吴县,隶苏州。(一说宋太平兴国三年,即978年,清道光《震泽镇志》和新编《南浔镇志》持此说)。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吴越王钱缪,割吴县南地,嘉兴北境,置吴江县,震泽始属吴江县。南宋绍兴初(1131—1145年),为皇畿近地设震泽巡检司以镇之,镇之名于此始。
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吴江偏西地置震泽县,震泽镇乃属震泽县。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占震泽,震泽县隶属天朝苏福省。同治二年(1863年),清兵复取苏州仍属苏州府。宣统元年(1909年)奉令筹备自治,震泽县设七镇,震泽为自治镇,至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光复。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震泽县并入吴江县。全县分6市12乡,震泽称市,复属吴江县。18年8月,全县18个市乡划并为10个区,震泽为第五区,镇属区辖。26年7月,日军侵华,11月17日(农历十月十五日)震泽沦陷。29年,汪伪政权仍设震泽为第五区。32年改称第八区。34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接管政权,设震泽区,镇属区辖。
1949年5月3日震泽解放,建立震泽区人民政府,镇属区辖。1952年7月震泽镇升为县属镇,直属吴江县。1957年11月撤震泽区,镇仍为县属镇。1958年撤乡建社,成立震泽人民公社。1959年2月乡镇合一,镇属公社所辖。1962年8月乡镇分开,震泽镇恢复县属镇。1985年10月镇乡合并,实行镇管村体制。
震泽的人文:
早在宋代,震泽镇已建儒学,学风蔚然,如道光《震泽镇志》载“迨宋三贤设教于斯,而人习诗书,而人习诗书,户闻弦诵,殆駸駸日上矣。”宋宝佑元年(1253),沈义甫于镇之西栅筹建三贤祠,“建义塾,立明教学以淑后进”。元代,镇建儒学,亦称镇学,设教谕1名、训导2外,以主学事,收生徒25人。明清两代,书院、义塾、私塾普及全镇及近乡。
清末、民国初年,震泽镇在兴办新式教育上,居于吴江县之前列,市政当局、各行各业、各界人士全力支持办学。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周积理(苕墅)等办私立淑群女子小学,创女子入学之先声,开妇女解放之先河。
1923年,施肇曾、沈秩安等人创办私立震属初级中学,为县内第二所初级中学。1933年,在震属初中基础上,成立私立育英高级中学,为县内新制高级中学之始。震泽沦陷初始,该校被迫停办。1939年在上海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觉园内复校,解决了吴江旅沪避难人士子女的就学问题。以后历经迁返、合并、改组、更名,于1958年定名为震泽中学,设高中班。1979年被列为江苏省重点中学,教育成果卓著,高中毕业生之高等教育考试入学率历年来独占吴江各中学之鳌头。此外,震泽镇还有两所中学。至于小学,则遍布镇区及各村。
重教尚文的结果,使震泽市民百姓受教育较为普遍,受教育程序也较高。自古以来,读书成负,学以致用,人才辈出。志载,震泽镇出过进士15名(其中2名为武进士)、举人22名(其中5名为武举人)、贡生38名。自古代至现代,震泽地区出过学有专长、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著名学者专家,如儒林三贤(王苹、陈长方、杨邦弼)、天文历算学家王锡阐、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嘉墀、昆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等。
震泽还是一块风水宝地,相传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唐代诗人张志和、陆龟蒙和皮日休等都曾在此居留或游览。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氏在震属开弦弓村作社会调查,写下《江村经济》这一社会学巨著。
民国初年,震泽镇是一个颇为开放的社会,接受新事物较为敏感,市政当局和各个行会组织较为健全,在兴办教育、兴修农田水利、市政建设、公益公用事业和慈善事业上亦颇有建树。民国4年(1915)南浔震泽商界合资创办浔震电灯公司,向震泽输送照明电,与盛泽同为县内第一批有电灯照明的市镇。民国8年(1919),震泽镇开办江丰农工银行,为吴江县首家私营商业银行,并远早于其他官营银行的开设。该行以扶持震泽城乡蚕丝各业为宗旨,业务堪称兴旺,而蚕丝改良的各项举措和事业也得到该行和震泽市镇当局的支持。
20世纪20年代,震泽镇报刊出版物极为繁荣,曾出版过《震属市乡公报》和《新震泽》等地方铅印报刊,甚至双杨村也出刊了《新双杨》。此外还有《晓音》《震泽周刊》《农音》《农民画报》和《星》等综合性或文艺性报刊,活跃了社会生活。
诗词歌赋:
《和夏初袭美见访题小斋韵》
唐.陆龟蒙
四邻多是老农家,百树维桑半顷麻。
尽趁晴明修网架,每和烟雨掉缫车。
啼鹦偶坐身藏叶,饷妇归来鬓带花。
不易对君吟复醉,更将何事送年华?
《过震泽》
元.谢应芳
松江太湖春水生,湖上白鸥寻旧盟。
远公沽酒壮行色,坡老赋诗言别情。
燕子日长林屋静,柳花风扬钓丝轻。
相过不负青山约,一棹夷犹两日程
震泽名人:王芳 王荣炳庄祥鸣 汪集旸 沈求我 陈菊芳 金之俊 周蔚昌 项怀诚 施敏 姚淦铭 徐昌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