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的祖师是谁?
创始人
2024-07-30 05:06:48
0次
相声的祖师是谁?
朱绍文
关于相声这门艺术的祖师爷,向来有很多种说法。在老一辈相声艺术家的记忆里,拜师学艺先要拜祖师爷,跟当年读私塾的孩子都要拜孔子一样,吃“相声”这碗饭的也有自己的祖师爷,也是在墙上挂着祖师爷的画像,那位便是汉朝的东方朔。不过还有人把相声的起源追溯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即那时有所谓的“俳优”,虽然俳优的确有逗笑的地方,但还不能说是“相声”。后来除了东方朔,在历朝历代都有类似的人物,比如三国时候的杨修。可是不管是东方朔还是杨修,他们既没有以此为业,也没有传授后人,客观看来,他们就不能算是相声的先行者了。
据马三立老人家活着的时候说,相声界公认的“开山祖师”叫朱绍文(也作“朱少文”),绰号叫做“穷不怕”。可是确切地说,朱绍文之前已经有人在用后来的这种“相声”的形式在谋生了,比如朱的老师张三禄。朱不是张三禄的学生,但是管张叫“老师”。原来,张三禄是当年北京城“管儿张”家的前辈,他既变戏法,又玩口技,还在自己的表演中加入了“贯口”(相声术语,以很快的语速说话,比如“报菜名”)。张三禄是北京东城和西城的艺人头目,在他的照顾下,许多艺人得以在北京的卖艺圈子里站住了脚跟,而相声最早便是以撂地摊儿卖艺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张三禄在相声史中的地位也是不容抹煞的。朱绍文主要唱太平歌词,然后再说段笑话,逗个哏,有些是从张三禄那里学来的,他扮个小花脸演出,由唱太平歌词、数板说笑话或小段故事,发展成为单口相声。他又根据评书、戏曲的故事情节,编成段子,传下来说、学、逗、唱四门技巧,并且带了六个徒弟。最终形成了“相声”这门行当。
从朱绍文这一代开始,行业上有说相声这一行道了,有师徒关系和行会观念了,从而也就有了相声宗谱。从这时算起,相声的历史,至今也就是一百五、六十年,最多二百年。虽然张三禄是最早开始说相声的,但相声界公认的开山鼻祖,还是朱绍文。
朱绍文收了六个徒弟,却没有收恩培为弟子,一个原因,恩培是个旗人。恩培原名恩绪,因避光绪爷的讳,改名“恩培”,拜旗人阿彦涛为师。后来恩培名声大起,本名已经不再有人知道,而他的外孙也成了一代相声大师,便是马三立。
朱绍文的大弟子春长隆,人称“一撮毛——春子”,只收过一个弟子,便是马三立的父亲马德禄。由于春子和恩培的关系,马德禄也常到恩府走动,并且开始和恩培合作登台。恩培被称作“大恩子”,马德禄便被称为“小恩子”,后来,小恩子就成了大恩子的女婿。
朱绍文的二徒弟范长利,人称“老范爷”,其弟子名为“周德山”,绰号“周蛤蟆”。周蛤蟆对相声界最大的贡献,便是培养了他的大弟子马三立。
因了周德山和马德禄两位大师,以及这一派的门长裕德隆,后来的小师弟们纷纷改名,这一代便被称为“德”字辈。其中“德”字辈里的一位焦德海,曾经有过十一位徒弟,而那位叫做朱阔泉的弟子,为人们培养了两位相声大师,一位是侯宝林老先生,还有一位便是马三立的大儿子马志明。
周蛤蟆之前,相声是撂地摊儿卖艺的营生,周蛤蟆把相声带进了剧场,这是相声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然而这时相声总是作为整场演出的二轴出现,侯宝林之后,相声开始成为文艺演出的压大轴之作,侯本人也成为殿堂级人物。
马志明继承其父亲马三立的演出风格,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出自己的特有风格。马家的两代相声大师,使传统相声艺术中出现了一个影响至今的派别——马派。
今天的相声界,侯马两派依然处在顶梁柱的地位上。后辈的年轻一代,多非侯即马。在此不再赘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