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大学里面临过这样的困境吗?
开学后,你加入了很多社团,想在里面混出重要的位置,每天面对各种无法回避的会议,每晚12点才到宿舍,洗不了热水澡。
第二天早上七点半,闹钟响了,你突然起床,准时来到班里,心想一定要好好听课,赶走那些还在宿舍打呼噜的舍友。结果你上课中途太困了,还是睡着了。
下课后,你去了图书馆,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强迫自己呆到11点。你写的笔记厚如书本,结果晚上回宿舍的路上记不住学了什么。
以上这些看似勤快的场景,你在大学里一定很熟悉,甚至毕业后也经常面临类似的困境。
我们来整理一下。你累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你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射箭总是有靶心。如果你不知道你的靶心在哪里,你所做的事情就不会有相应的积累。
第二,你做的事情没有正面反馈。如果你长期不进步,事情反过来会消磨你的斗志。
你看起来目标很多,也或多或少的逼过自己。好像每天忙到洗不了热水澡,到头来才发现自己白忙了一场。花了时间和金钱,克制了懒惰的人性,却没有好的回报。
其实你未必真的勤奋,你只是“伪勤奋”。
那么,拒绝“伪勤奋”,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做好“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基本上就是这三点:
第一,目标管理。定制你自己的“靶心”,让你所有的投入都指向一个点。
比如一个月学习PS,每天拆解一下学习的时间。要注意不要定太多的目标。只有专注于一点,事情才能从本质上突破。
第二是能源管理。简单来说,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
每天都要上课吃饭睡觉,和哥们打球,做各种社团活动,做作业,出去玩.各种各样的事情会分散你的精力,带走你的注意力。
如果你不主动管理自己的精力分配,那么事情就会控制你,这就是为什么你会觉得自己忙了一整天却什么都没做。
第三是时间管理。这个很好理解,但是80%的人都管理不好自己的时间。
以下是这三件事的做法。
先说时间管理。第一步,弄清楚自己的时间花了多少,了解自己的时间去了哪里,反思,制定改进计划。平时可以用一些手机app记录自己每天的时间支出,这样可以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找到浪费自己大量时间的点,让我们尽量减少这些任务,或者什么都不做。有个叫许仪的应用很不错。可以下载试试。
然后,找出什么对你最重要,找出你生活的顺序。这也涉及到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就是定义目标,然后写下来,这样你就可以管理我们要完成什么,你的优先事项是什么,需要多少资源,投入多少时间。
首先,你设定的目标要符合SMART法则,即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有时限。然后,我们应该对目标进行优先排序,并将我们遇到的所有交易放入四个不同的象限。
第一象限,马上做;第二象限,做好计划,安排时间去做;第三象限,叫别人做;尽量不要做第四象限的事情。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该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第二象限。比如保持规律作息,身体健康,日常保持亲密关系,培养阅读习惯,提高认知水平等。都是埋在未来,能构成优势和壁垒的东西。
对于第三象限很多不在你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最好明确自己的责任,把责任丢回给对方。
至于第四象限,比如玩手机、玩Tik Tok、聊八卦等。在工作繁重的前提下尽量少做。
最后,目标的实现要遵循二八法则。
洛维茨在《麦肯锡思维》一书中提到,从重要的事情开始,把时间和精力留给其他事情,这才是做事的应有顺序。
在任何一组事物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的20%左右,剩下的80%是大多数,趋势是次要的。任何事情的重要和关键部分总是在少数,就像上面说的第二象限,要集中力量优先考虑20%的“关键部分”。
谈到能源,这是能源管理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以下建议:
灵活运用自己的生物节律,选择头脑清醒、精力旺盛的时期,从而提高效率。
能量低的时候,学会主动补血,定时休息,运动,补充能量等等,学会劳逸结合。
系统地训练精力管理,如建立奖励的正反馈机制,逐步培养成就感,从而保持持续高效。
养成正能量的仪式习惯,吸引我们去做。
出行动,要学会摆脱不良习惯,将其精准性和具体性与价值观相联系。
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你自以为已经很努力,但是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导致你反而质疑应不应该努力这件事。
永远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找到效率低下的病根所在,拒绝“伪勤奋”,怀着清醒的态度去管理好时间、目标和精力,让你的实操效果配得上你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