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的益阳市,有这样一个地方——《妈妈的炉罐》隐藏在无数店铺中,却让人眼前一亮。我在商店橱窗前,日复一日继续做米饭,磨浆,蒸面粉。
虽然从父亲那一代开始,我就从事了27年的手工米粉店的经营,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步父亲的后尘,把这个生意一直延续到现在。去年桥北满是园香。今年益阳大道《妈妈的炉罐》,虽然区域和环境都变了,但是定位和格局都不一样。唯一没有深刻改变的是,我是一个卖米粉的。依然是生活给了我苦涩的回报,我报以微笑;为了客户,为了身边的人,我不改初心。
有个朋友曾经问我,这样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吗?是的,我从来没想过我会真的这么做。我童年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写世间的悲欢离合,感受天地哭鬼神的无边爱意。但在因缘际会中,它偏离了预期目标,接过了父母传下来的棒子。
清高脱俗的文人与市井管理不善的鲜明对比也一直痛苦纠结,他们想到了脱离范蠡。但在经营期间,渐渐地,那些在接手初期、工艺不稳定的情况下,依然对我抱着包容和期待的老客户,打动了我,坚定了他们的信念。要保持这种几近失传的技艺,发扬这种匠心。
在满溢蒸汽的背景下,转动摇晃手中的碟片,移动变化。熟练匀速,将速食白米糊均匀的铺满铝盘。火候到位后,取出蒸好的大泡圆形粉皮,挂在不锈钢棒上晾凉,让白色透明的粉皮晾凉,切成宽窄均匀的条状粉皮。
店里一个小姐姐特别喜欢看我蒸米粉的样子。那种专注,自信,在高温环境下依然从容淡定。只是日常的工作状态,却意外的成为了别人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因为简单,所以要求更高。看似普通的普通技能,其中的变化环环相扣,一个接一个,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而且,如何继承一门古老技艺的精髓,适应时代的变化,复兴传统,将是我们在发展中积极探索的新命题。
永远相信天道酬勤;始终相信人是基础;始终坚持“一家一命一物,只为健康事业”的原则,这是顾客健康饮食的第一关。虽然,我只是个卖米粉的。(作者薛乐,编辑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