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故事是笔者近距离接触的一个真实事件,讲述的是一个传统企业老板的互联网转型创业历程,故事的最终结局非常凄惨,希望以此能够给正在创业路上的朋友们一个警钟,创业天然与风险相伴,确实是需要胆量和勇气去冒险穿越无人区,与此同时,管理好创业过程中的风险也同样重要...
对老R来说,迄今为止最遗憾的一件事情,是目送一位创业者朋友H君走上歧途却无力挽回。H于2016年10月被公安带走,至今音讯全无,留下全职太太的妻子和不满十岁的儿子无人照料,老R到现在都觉得H君这样的人不该有如此的遭遇,最终走到这一步非常可惜。
缘深缘浅
老R和H君之间的缘分是从同乡介绍开始的,当时,老R在软件公司里面负责项目统筹管理,接触过各种各样的软件系统开发项目,了解的思路比较多对各种互联网玩法有一定的认知;H君则是出生于传统行业,不但有两家线下汽修实体店,还自己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想做汽修行业的O2O平台。那是2013年底,当时移动互联网上主打汽车后市场的O2O应用也才刚刚起步,H君的思路和行动都比较超前,对市场前景的判断也比较准确,一心想趁机做一番事业,于是拿他的商业计划书到处路演,融到了一笔钱,遗憾的是手中的队伍能力不足,所以找老R帮忙。通过一番交流,老R对H君当时的产品思路和商业模式提出了不少优化建议,H君也觉得这些反馈很有价值,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老R成了H君的外部兼职顾问。
2014年这一年,H君的团队花了很多时间在产品研发和商业模式的调整上,当时由于本地市场研发人才的紧俏以及H君给出的待遇水平确实不高,团队整体状况并没有太大的改观,产品思路虽然迭代了几轮,开发进展却一直比较慢。与此同时,最初设想的商业模式在业务端也没能取得良好的突破,再加上H君自己的线下生意还要花不少时间打理,所以项目进入了缓慢的转型摸索期。
直到15年夏天,H君再次找到老R,说项目调整了一些思路之后,商业模式终于“跑通”了,现在有几万的用户量,并且正在迅速增长,先前没有资金回流的问题也顺利解决,目前迫切需要搞定团队的问题以加快研发进展。老R也知道H君这两年坚持得挺辛苦,看到产品终于有所突破,也感到欣慰,于是表示愿意继续帮忙,可当时由于场合不适,双方并没有深谈新的商业模式到底是怎么跑通的。
刀尖行走
此后不久,老R腾出手来帮H君解决团队问题的时候,双方才对具体想让研发团队做的事情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不交流不要紧,一交流老R的心就紧绷起来了,因为H君完全是“在刀尖上行走”。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具体来说就是H君当时采取了一个会员点赞可以赚钱的举措,吸引了一大批想要靠这个赚钱的人成为了付费会员,这群人又去推荐其它的后来者充值成为会员,以此获得更多积分,积分达到一定的额度时可提现,H君是通过这种三级营销模式获得用户量和现金流的,但问题是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创造什么价值,会员前来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获得O2O汽车后市场的服务而是为了赚钱,当前的用户量和现金流都是虚假的繁荣,而后续的会员增长总有一天可能会放慢,到时候立马就会出现资金缺口。
虽然老R再三告诫H君这样做有很大的风险,但H君对自己想做的事情坚信不疑,而且其初心也一直是做汽车后市场的o2o事业,并没有想圈钱走人,同时也想出了一套把用户导流到线下商家进行积分消费的模式来创造商业价值,同时以此消化会员赚来的积分,而理论上这个思路也是行得通的,在数据比较理想的情况下,确实有可能可以把现在的做法给圆回去。所以双方就没有继续纠结,开始抓紧时间招人,把研发中心也从重庆搬到了人才济济的深圳,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就把研发团队配备齐全。
危机四伏
接下来发生什么了呢,接下来随着对整体思路的不断完善细化,H君的想法不断扩散,根本无法聚焦,想要的功能越来越多,这导致系统研发的范围再三扩大。起初给团队定的目标是花2个月先上线一个新版把老用户迁移过来,然后根据产品规划和用户反馈逐步迭代,用小步快跑的方式来进行功能增强和完善,渐进式地调整规则。可实际情况是H君想要的太多,一再追加功能,而且要求全部一起上线,所以上线时间就再三顺延。那时老R也在创业做自己的产品,只是偶尔了解下情况给一些建议,没能跳进去深究,通常也就是提醒H君聚焦一点,不要贪大求全,尽量早点上线再逐步升级,可这种提醒也未能起到多少效果,时间就这样又跑了半年。
这时候老R自己的创业项目已经因资金断裂而终止,H君便正式邀请老R加入他的公司就职,于是老R又再次深入研究了项目目前的情况。这一琢磨可要了命,老R当时的心情应该用心惊肉跳来形容。惊的是在这半年左右时间,H君的用户量又翻了将近10倍,这意味着前面那种获客模式导致的潜在资金缺口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恐怖的程度,初步估计是每月上亿元,此乃其一。跳的是新的思路叠加在老产品上之后,已经跟以前面目全非了,完全看不出来这是老产品的升级,更像是拿出了一款全新的产品,很多游戏规则都重新制定了,这个产品要是发布到老用户面前,还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火玩得有点太大!
形势突变
可能H君也意识到了风险,急需人帮忙解决,于是给老R抛出了非常诱人的橄榄枝,收入水平是老R当时的2倍,而且附带了一些诸如可以配豪车这样的强势福利,老R当时差点就经不住诱惑答应了。还好后来,老R在周围人的提醒下逐渐冷静下来,最终选择了退出并且把H君之前给的股份全部退还。这个举动明确地向H君传达了老R对这个项目的判断,可惜的是H君这时候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根本听不进去也没办法回头。再后来过了三个月,H君的新版本终于发布,由于改动太大触动了老客户的蛋糕,导致各地用户强烈反弹,前一阵子还把H君捧为大神的各路粉丝,摇身一变成为催命的杀手,一些极端的人甚至拿着棍子跑到H君公司来堵门口,闹得不可开交。再然后发生了类似银行挤兑的事件,广大用户纷纷要求退款,完全无视平台的提现和退款规则,再然后就有人到公安局报案,事态越来越无法挽回,最终出现了H君被带走的那一幕
痛定思痛
1)创业者往往非常坚信自己的想法,如果对自己的构思没有信心,不但无法打动他人融到资源,也不能让自己一直坚持下去;阳的一面是这种信念和坚持能成为克服困难的强大力量,阴的一面是万一跑偏那就成了自圆其说自我麻痹的毒药;所以为了降低个人思路陷入盲区导致的风险,创业者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在创业路上搭建一个智囊团,虚心以群体智慧来代替个人大脑,这一点也在国外学者对快速成长型公司的研究中得到验证,那些卓越的公司都积极搭建自己的脚手架。国内某知名大佬也一再强调“听多数人意见,跟少数人商量,自己拿主意”,H君虽然找到老R,但一方面双方并没有形成持续深入的合作,另一方面老R一个人的智囊团还是不够强大,没能对H君产生足够的影响。
2)创业过程中,往往需要出奇招来获取战果,譬如H君采取的三级会员推荐系统。但是出招时要认真考虑这个奇招的后续事态会怎样发展,最终如何才能“以奇胜以正合”,也就是说守正要花费的代价到底是什么。如果过度依赖奇招(譬如刺激用户传播的激励手段),而忽略了如何为用户创造真正价值的正途,最终欠下的债迟早要还的,等虚假的繁荣泡沫破灭时,就没有机会回头了。所以一定要在出奇招的时候,给它一个正确的定位,能收放自如,把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譬如当采取这套推荐系统时,明确它为一种获取客户的手段,可以先限量或限额使用,灰度放量小范围试水,证明这个手段行得通的同时也可以收放自如,以此得到这种方式的获客成本数据。而不应混淆获客方式与产品的核心价值,让这种获客方式代替产品的价值创造成为重点。
3)创业需要方法论,以正确的方式方法来创业,不但成功率可以提高三倍以上,创业中的风险也能系统性地得到降低,基本不会英雄壮烈式的押宝在毕其功于一役上,这种赌徒心态要不得。就这个事件来说,如果当时H君懂得精益创业和设计思维,就能想到通过一系列的小的尝试,不断去验证产品假设,譬如验证用户需求是否把握正确、验证产品功能能否打动用户、验证获客手段是否有效、验证把用户向商家导流的转化率如何、验证用户积分的消耗方式哪种更有效果等等,把所有这些重大假设通过一系列定性或定量的小的试验来依次验证,逐步消灭其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这样就可以让整体风险随着项目的进展越来越小,而不是越积越多到最后全部集中到一个大版本迭代上,一次性全部暴露出来。这种小步快跑的方式,还能够让H君有机会多次进行调整转型,大大提高找对路线的概率。
4)做好现金流的管理异常重要,其实当时导致H君采取铤而走险做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巨大的现金流压力,为了创业H君不但卖了房子,还把自己经营多年的店铺抵押了出去,压力最大的时候甚至每天晚上开滴滴以赚取生活补贴,所以当终于有了可以诞生现金流的方案时,可想而知对他的吸引力有多大。这个事情如果说我们要坚守道德底线之类的话,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真正能避免陷入巨大诱惑而不动心的方法,就是做好现金流管理,提前布局不要让自己走到需要饮鸩止渴的那一步。这一点我在自己的创业项目上也是深有体会,详见《创业路上我们一起踩过的坑-创业真正的产品》
最后,不知道这个故事对您是否有所触动或启发呢?祝愿那些有冒险精神、对自己的事业极其坚持、特别有天赋的创业者们,能够在创业道路上得道多助、不忘初心、用正确的方法少走弯路,同时做好科学的风险管理,避免掉进坑里,早日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