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绝“赋蓝码”建议,不给“码上加码”留空间
admin
2022-08-02 08:20:16
0

  据7月31日观察者网报道,近日,关于广东省一位人大代表“对未履行疫情防控个人责任如核酸应检未检人员、疫苗未全程接种人员的健康码赋予蓝码管理”的建议,广东省卫健委回复称,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有关规定,健康码作为便利化出行措施,各地要严格健康码功能定位,不得扩大应用范围,切实防止“码上加码”。

  上述建议一出,便引发了普遍关注,也招来普遍反对。对此,当地职能部门不仅作出了积极回应、亮明了态度,并且给出了四点掷地有声的理由,一则,目前国家暂无相关政策支持;二则,会对公民正常活动造成不便,导致群众对政策的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三则,会加大基层负担;此外,难以实现精准赋码,可能会造成赋码错误。这说出了公众的心声,重申了反对任性加码的态度,也维护了健康码作为疫情防控重要载体的严肃性、权威性。

  事实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早已明确了健康码的使用管理、运行保障和信息安全等各项规定,也再三强调各地应根据不同疫情风险等级对相关人员进行精准赋码,不得“一刀切”“码上加码”,不得擅自扩大应用范围,绝不允许因疫情防控之外的因素对群众进行健康码赋码变码;同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就此发布系列国家标准,要求健康码对个人信息访问遵循“最小授权”原则……

  如此现实语境下,如果某地能轻易地将健康码由绿变蓝甚至变红,进而影响一部分人的正常出行,显然是值得警惕的。这种试图以行政力量来强制公众做核酸或接种疫苗的苗头,不但有悖健康码赋码原则和政策,而且会影响健康码的公信力、影响整个疫情防控大局。无论如何,这样的想法都应被及时遏制。

  广东回绝“赋蓝码”的建议,传递出科学精准执行国家统一疫情防控政策,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要求的强烈信号,既做到了避免误伤公众的合法权益,也表明了精准施策、让疫情防控不“跑偏”的态度与决心。这对不时面临“码上”焦虑的公众而言,堪称一颗定心丸。

  换个角度看,此番舆论场上的虚惊一场也是一剂“预防针”,提醒各地,不要私自变通、肢解中央防疫政策,要努力做到全国防疫“一盘旗”,要保持赋码等防疫手段的制度初衷,用实际行动诠释精准防疫。

  (工人日报 记者 吴睿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雪峰科技跌2.09%,成交额3... 7月23日,雪峰科技盘中下跌2.09%,截至10:06,报8.92元/股,成交3.07亿元,换手率3...
“检润民生党群驿站” 实现社区... (来源:河北法制报) 本报讯 (郝乾宇)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大力推进党建引...
航天晨光涨2.02%,成交额7... 7月23日,航天晨光盘中上涨2.02%,截至10:07,报21.24元/股,成交7274.19万元,...
严禁在万宁大洲岛保护区   本报讯 日前,海南万宁大洲岛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发布严禁在大洲岛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
圣诺生物涨2.00%,成交额1... 7月23日,圣诺生物盘中上涨2.00%,截至10:08,报41.23元/股,成交1.63亿元,换手率...
中原证券涨2.02%,成交额1... 7月23日,中原证券盘中上涨2.02%,截至09:55,报4.54元/股,成交1.88亿元,换手率1...
二次放号不告知 前任号主“烂摊... 在营业厅办的新手机号,却不断收到催债短信、电话,甚至在注册应用时被提示“已占用”,出现这些情况的基本...
港股异动 | 上海电气(027... 上海电气(02727)盘初一度涨超14%,截至发稿,涨4.83%,报3.47港元,成交额5.63亿港...
微信可以自动发消息了 7月23日,界面新闻注意到,微信悄然开启一项新功能的灰度测试,部分用户发现聊天界面新增了语音自动转文...
国新办就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有关... 国新办就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7月23日(星期三)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