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梳理红岩历史,提炼总结红岩文化,研究阐释红岩精神,培育打造“红岩思政”品牌,促进构建红岩文化育人体系……再获重要助力!7月7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西南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革命文物与思政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主题论坛在重庆红岩干部学院举行。这也标志着全国仅20个的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的其中之一,正式落户重庆。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西南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革命文物与思政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主题论坛现场
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协同中心”)是由教育部、国家文物局批准设立的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旨在发挥高校优势,整合各方力量,打造一批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红色资源研究高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革命文化学术交流重要平台、红色资源共建共享中心,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今年3月11日,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发布《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名单的通知》(文物革发〔2024〕11号),遴选产生了20个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西南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是重庆市唯一一家入选的研究中心,也是重庆市第三个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重庆红岩干部学院院长朱军致辞
“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红岩事业发展迎来新起点。”在揭牌仪式现场,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重庆红岩干部学院院长朱军致辞表示,接下来中心将按照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的要求,集智聚力,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和运行。
据介绍,协同中心将依托红岩博物馆革命文物资源优势和西南大学学科科研、人才培养优势,努力建成以红岩精神、红岩革命文物为特色,具有辨识度、创新性、示范性的全国一流、国际影响的红色资源研究开发高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革命文物阐释传播重要平台、革命文物铸魂育人重要阵地、革命文物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红色资源共建共享中心。
现场还向协同中心学术委员会的专家代表颁发了聘书
其工作重点主要涵盖了“打造革命文物研究平台和新智库,推动红岩文物在科学保护、价值挖掘、展览展示、传承弘扬、科技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革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朱军表示,协同中心将以理论研究推动精神传承,推出原创性、标识性和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彰显红岩特色;以创新传播深化教育功能,构建革命文物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和育人体系,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为推动大思政课建设打造红岩样本、提供重庆经验。
在仪式上,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潘洵还宣读了2024年重点工作、发布首批研究课题。
在推进革命文物及其保护利用研究方面,潘洵表示,协同中心2024年拟立项20项,其中重大项目7项;同时高质量推进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抗美援朝战争口述资料采录与整理”,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以红岩精神涵养城市文明素质研究”、中华书局出版项目“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史料整理与研究”。
协同中心将主办承办“革命文物知识创新与活化利用青年论坛”“中共中央南方局与统一战线学术研讨会”“第七届中共党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等学术研讨活动。创办集刊《革命文物学刊》(2024年第一期),编撰《革命文物研究年度报告(2024年)》和《千秋红岩智库年度报告(2024年)》。并积极推进筹建长江流域纪念馆协同发展联盟,同时推进数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革命文物征集整理与传播。
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潘洵宣读2024年重点工作、发布首批研究课题
此外,潘洵在现场发布的协同中心首批研究课题共有16个。其中,2024年革命文物研究年度报告、中共中央南方局国际统一战线工作研究、歌乐英烈文献档案史料整理与研究、红岩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等均为重大项目。
在揭牌仪式后举行的“革命文物与思政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主题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围绕如何更好地将革命文物融入思政教育、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通过此次论坛,不仅为革命文物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也为培养更多具有红色基因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实习生 程大铃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