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江永县紧紧围绕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要求,创新工作机制,形成了人员共用、技术共享、资源互补、平台共建和管理统一的江永医共体,县域内形成了‘1+1’>2医疗服务效应。”近日,湖南江永县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建勋在永州市召开的整县推进医卫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说。
村卫生院通过“云门诊”给群众看病(江永县委宣传部 供图)
近年来,江永县坚持把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增进群众就医获得感、推动民生可感可及的重要抓手,大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医共体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据统计,近年累计投入10亿元,先后完成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县妇幼保健院创二甲,新中医医院年内完成整体搬迁,9个乡镇11所卫生院实现标准化建设,村卫生室标准化率100%、公有化率100%。全县医疗费用连续三年负增长,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同级医院全市最低,公立医院负债率全市最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高位推动,统筹联动全面提速
为深化体制改革,江永县成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对医改工作做到“四个优先”,即工作优先安排、问题优先解决、经费优先保障、人才优先配备。每年拿出700万元用于医改民生实事工作,每年安排在职等级乡村医生工作补贴150万元。
同时,完善组织架构,成立医管委,设立县人民医院为总医院,设置两室六部(即党政办公室、纪检监察办公室;医疗质量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运营管理部、健康管理部、综合保障部和信息化管理部),总医院负责统筹医共体运营管理。
强化统筹管理,组建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为骨干,乡镇卫生院为成员,村卫生室为网底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按照“八统一”管理要求,由总医院统筹医共体内业务、人事、财务、采购、资源配置、绩效考核、信息化建设等内容。
机制促动,医疗共享全面提质
江永县以“四个共同体”为抓手,统一领导班子、统一目标管理、统一调配技术骨干、统一绩效考核办法,实行医疗设备资源、医院财务资金、专业人才、医疗技术共享。
实行县级医院医师、乡镇卫生院医师、乡村医生结对帮扶包村的“一村三医”机制,推动优质医疗服务向乡村一线延伸覆盖,满足农村多元化就医需求。
落实双向转诊制度,出台《江永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医院分级诊疗实施管理办法》,明确双向转诊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县级医院的利益分成机制;明确转诊标准,包括上转诊、下转诊等条件及流程,双向转诊的病种及指征。
人才带动,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为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该县采取系列“硬核”举措,打造高素质医疗队伍。
“筑巢引凤”增强县级专科能力。制定县级医院相关技术发展规划,优化科室设置,建立重点专科发展机制,全力为现有人才搭建技术发展和能力提升的平台。在县委、县政府人才引进政策基础上,医院配套出台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安居安家”工程、配偶优先就业工作十条等系列措施,对特殊人才实行“一事一议”,让高层次人才工作安心、生活舒心。近三年,共引进专业人才名。
“乡聘村用”稳定村医人才队伍。以“乡村医生等级评定”省级试点工作为抓手,推行“乡聘村用”,发放“固定底薪”等级村医补助,加大乡村两级基层医疗建设投入,实现“治得好小病、管得住慢性病、看得出大病、转得出急病”。目前,全县培养本土化人才176人,村医全科医师12名。
“一村三医”团队为村民送免费药品(江永县委宣传部 供图)
创新驱动,运行模式全面提效
县域医共体建成后,怎么运行?江永县结合县情,创新模式,着力解决群众看得起病,报得了账,打通基层医疗服务“最后一米”。
创新“医防融合”模式。在县域医共体的总体框架下,以村为最小服务单元,融合基本医疗、分级诊疗、公共卫生、医防融合、家庭医生,构建起“村医、乡医、县医”联合为村提供全方位、网格化服务体系。
创新“医患结对”模式。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切入点,实行“1+1+1+N”(县医院专家、乡镇卫生院医师、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共同管理N个慢性病村民)的模式,为慢性病村民提供优质服务。
创新“一站式全流程就诊”模式。开通四条就诊专线,构建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特殊群体便捷就医通道,为患者提供健康管理、预约诊疗、门诊、住院、转诊、报账及康复随访等一体化服务;畅通省市三甲医院就诊通道,一站式办理省市三甲医院转诊、住院及预约床位,基本解决了患者在三级医院住院难、预约床位难的问题。
县域医共体运行以来,医师回流,各类新技术不断开展;病人回流,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县、小病在乡镇、康复回社区的目标;医保基金回流,医保基金在县域内的使用率逐年提升。三年结余近1.5亿元,基金安全运行有保障。
“做好县域医共体,满意在基层。我们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开创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新局面,全新打造县域医共体‘江永样板’。”江永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蒋丽君表示。(周文 何坤)